九狐大通配资 东晋多次北伐为什么无一成功?盘点东晋五大北伐名将!
东晋与五胡十六国的百年对峙:北伐为何屡战屡败?
东晋王朝历经103年,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长期对峙。在这段历史中,东晋曾多次发起北伐,但除了后来篡位称帝的刘裕取得一定战果外,其他北伐大都以失败告终。令人费解的是,当时北方战乱频仍,东晋也涌现出祖逖、桓温等名将,为何始终难以收复中原?让我们通过五位北伐将领的故事,探寻其中缘由。
一、壮志未酬的北伐先驱:祖逖
展开剩余86%祖逖年少时与刘琨同为主簿,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。八王之乱时,他率众南渡,被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。公元313年晋愍帝号召北伐,司马睿却以江东未稳为由推辞。祖逖主动请缨,仅获千人口粮和三千匹布,便带着数百部曲渡江。船至江心,他击楫立誓:不能收复中原,誓不返渡!
祖逖在淮阴打造兵器,招募两千人开始北伐。当时北方仍有不少拥晋力量,但因内部分裂难以形成合力。祖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,在没有朝廷支援的情况下,逐步收复黄河以南地区。就在他准备渡河北上时,司马睿派戴渊前来牵制。忧愤交加的祖逖积劳成疾,56岁便与世长辞。随后爆发的王敦之乱,更使北伐大业彻底搁浅。
二、急于求成的外戚统帅:庾亮
作为晋明帝的国舅,庾亮在平定王敦之乱中立下大功。晋成帝即位后,他与王导共同辅政。公元339年,后赵石勒去世,庾亮认为北伐时机已到,不顾郗鉴等人的反对,执意出兵。
他派樊峻驻守邾城,陶称进军沔中,陈嚣进入子午道。然而后赵石虎迅速反击,攻陷邾城,守将毛宝投水殉国。后赵军队乘胜追击,在汉东地区大肆劫掠。庾亮的北伐尚未正式展开就宣告失败,他自请降职,次年郁郁而终。
三、纸上谈兵的清谈名士:殷浩
以清谈闻名的殷浩,隐居十年后被司马昱请出,用以制衡权臣桓温。公元349年,后赵内乱,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主持北伐。
第一次北伐因降将张遇反叛而失败。353年他率七万大军再战,又遭遇姚襄叛变,军械粮草尽失。桓温趁机弹劾,殷浩被削职流放,数年后在贬所离世。这位被比作诸葛亮的清谈家,最终证明只是纸上谈兵的典型。
四、野心勃勃的军事强人:桓温
出身名门的桓温,15岁就为父报仇而名动一时。他通过灭成汉立下大功,逐渐掌控朝政。为积累称帝资本,他先后三次北伐。
第一次(354年)因粮草不济撤军;第二次(356年)收复洛阳却无人愿迁都;第三次(369年)在枋头惨败于慕容垂。虽然军事失利,但桓温通过北伐不断扩大势力,最终达到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。
五、功败垂成的战神皇帝:刘裕
从北府军小兵崛起的刘裕,是东晋最成功的北伐统帅。409年他先灭南燕,416年又分五路北伐后秦。在著名的却月阵之战中大败北魏援军,次年攻入长安。
就在形势大好之际,因心腹刘穆之去世,刘裕匆忙南返。420年他代晋建宋,却在准备再次北伐时病逝,留下千古遗憾。
北伐失败的深层原因:
1. 朝廷猜忌:担心将领功高震主,处处掣肘
2. 内耗不断:王敦、苏峻等叛乱消耗国力
3. 对手强大:北方胡人政权军事实力雄厚
4. 苟安心态:南迁士族贪图享乐,不思进取
东晋北伐的失败,归根结底是统治集团缺乏统一天下的决心。正如古人云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一个安于偏安的政权,终究难成大业。这段历史启示我们:唯有自强不息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发布于:天津市港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鑫恒盈配资 海贼王1161话:大和出海寻找草帽一伙,她的母亲登场,长相绝美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