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融宝配资 历史上七大“中性”盟约:到底是吃亏还是占便宜?
中国历史上那些鲜为人知的平等盟约
在近代史上,中国饱受列强欺凌,《南京条约》《马关条约》等不平等条约让国人记忆犹新。但回溯历史长河,中国也曾缔结过一些相对公平的盟约,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这些尘封的历史篇章。
汉匈诺水之盟:化干戈为玉帛
公元前58年,匈奴内部分裂,呼韩邪单于在权力斗争中失利,被迫向汉宣帝求援。汉朝以礼相待,不仅接纳了这位落难单于,更在匈奴遭遇大旱时,派韩昌、张猛两位大臣送去34000斛粮食(约合今500多万斤)赈灾。前43年,双方在诺水东山上杀白马、饮血酒,立下汉匈一家的誓言:世代互不侵犯,遇外敌共同抵御。这个看似简单的盟约,为汉匈带来了40多年的和平,更促成了王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。
展开剩余74%唐突渭水之盟:智退二十万铁骑
公元626年,李世民刚经历玄武门之变,突厥颉利可汗趁机率二十万大军直逼长安。当时长安守军不足,李世民却临危不惧,仅带六名文臣亲临渭水,以空城计震慑敌军。史载颉利可汗见军容既盛,又知思力就拘,由是大惧,最终在便桥杀白马立盟。虽然李世民视此为毕生之耻,但三年后他就派李靖率十万大军彻底击溃突厥,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。
唐诏苍山之盟:化敌为友的典范
公元793年,南诏王异牟寻派三路使者带着金沙、丝绸等厚礼赴长安,请求重归唐朝。双方在苍山神祠立誓,唐朝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,南诏则斩杀吐蕃使者表明决心。这个盟约让唐朝解除了西南边患,南诏也摆脱了吐蕃控制,实现了双赢。值得一提的是,南诏还特地为阵亡唐军修建万人冢,立德化碑表达归顺之心。
宋辽澶渊之盟:花钱买来的百年和平
1004年,辽国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南下,直抵澶州城下。宋真宗在寇准力谏下亲征,最终以每年30万银绢的代价换得和约。这个看似屈辱的条约实则很划算:仅占宋朝财政收入的1%,却换来了120年和平。更妙的是,宋辽边境贸易让宋朝每年净赚80万贯,相当于把岁币又赚了回来。
《尼布楚条约》:中国首个平等边界条约
1689年,清军在雅克萨之战获胜后,与沙俄签订了这份划界条约。虽然康熙放弃了贝加尔湖地区,但确保了外兴安岭以南的主权。当时清朝正面临准噶尔威胁,这个条约既稳定了东北边疆,又为后来平定西北赢得了时间。有趣的是,中俄两国至今对这个条约的评价仍大相径庭,真可谓立场决定观点。
这些历史盟约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一时胜负,而在于审时度势的远见。它们或化敌为友,或扭转危局,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正如古人云: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这些充满智慧的外交遗产,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发布于:天津市港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海证配资 假面骑士:PB庆典2025 CTM优先限定商品公开,真骨雕究极空我和达古巴变相再版
- 下一篇:没有了